月捐微光汇聚暖流
慈善精准点亮心愿
“太感谢了!有了这台豆浆机,早上能给孩子打杯热豆浆!”家住李杜祠社区的杨强(化名),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,眼眶泛红。近日,市慈善联合总会“每月益点光”月捐项目首批帮扶行动正式落地,4户困难家庭的“微心愿”逐一实现,满载暖意的物资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,更让慈善暖流在城市间传递。
小项目承载大初心 月捐模式破圈传播 “每月益点光”月捐项目,是市慈善联合总会今年重点打造的常态化捐赠品牌。近年来,随着公众慈善意识不断提升,“小额、定期、便捷”的捐赠模式逐渐成为主流。年初,市民政局率先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每月自愿从工资中扣除10元捐赠至总会,用于困难群众帮扶,为项目落地实施奠定了基础,同时为更好面向群众,总会经过3个月的调研筹备,在易宝公益平台发起月捐项目。今年9月5日该项目正式启动——市民只需每月捐赠任意金额,便可成为“益光使者”,善款将专项用于困难家庭“微心愿”帮扶。 精准摸排解民忧 入户帮扶暖人心 为确保善款用在“刀刃上”,总会建立了“三级筛选”机制:先由社区网格员初步排查辖区内困难家庭,收集“微心愿”清单;再由总会工作人员联合街道民政干部入户核实,了解家庭实际情况;最后结合月捐资金规模,优先选择需求迫切、易实现的心愿实施帮扶。 此次帮扶的4户家庭,各有各的难处:12岁的黄明(化名),母亲去世后随小姨一起生活,小姨还需独自抚养患自闭症的儿子,他的心愿是拥有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和《骆驼祥子》两本课外书籍;68岁的王红(化名),女儿与外孙女均患自闭症,由老人一人在家照顾,每月仅靠2000元退休工资维持全家生活,她的心愿是为女儿购置一套合身的衣服与鞋子;63岁的肖娟(化名)身患乳腺癌,配偶患癌离世,女儿患抑郁症,因患病,家庭早已负债累累,她渴望一套崭新的床上用品四件套;49岁的杨强(化名)去年刚做完心脏手术,无法从事体力劳动,家中还要供养一名大学生和一名小学生,全家开支仅靠配偶每月打工维系,他的心愿是拥有一台全制动豆浆机,早上一家人能喝上一杯热豆浆。 帮扶当天,工作人员不仅精准送达物资,还与每个家庭暖心交流:给黄明(化名)递上书籍时,轻声鼓励他从书中汲取力量,好好学习;帮王红(化名)的女儿试穿衣服鞋子,确认尺寸合身,看着老人舒展的眉头,工作人员也倍感安心;为肖娟(化名)铺上新的床上四件套,耐心询问她的身体状况,叮嘱其注意休养;将豆浆机送到杨强(化名)手中后,详细演示操作步骤,告诉他们如何用豆浆机制作适合病人和孩子的营养饮品。“这些物资虽不昂贵,却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。”杨强(化名)动容地说,“感谢所有捐赠者的牵挂,这份温暖会一直支撑我们好好生活。” 闭环管理显担当 慈善力量持续传递 “每一笔善款的去向,都要让捐赠者看得明明白白。”市民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、市慈善联合总会会长刘玉华表示,为保障捐赠人权益,项目建立了“募集-晒选-圆梦-公示”全流程闭环机制。每月30日前,总会会通过官方网站、公众号发布善款收支明细,详细列出募集金额、帮扶对象、物资采购清单及发票编号;同时,定期组织捐赠者代表参与入户回访,让他们亲身感受善款带来的改变。 “我每月只捐10元,没想到也能帮到这么多家庭。”市民刘先生是首批月捐参与者,看到帮扶报道后,他又动员同事加入,“这种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慈善,让人觉得很有意义。” 点滴微光,可聚星河。“每月益点光”项目以小善汇聚大爱,用常态化捐赠搭建起连接爱心与需求的桥梁。接下来,市慈善联合总会将继续优化项目服务,扩大帮扶范围,力争每月帮助5-10户困难家庭实现心愿,让慈善融入城市日常,让更多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,为建设幸福和谐城市注入慈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