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元一只手持式儿童风扇、10元一套可重复使用的环保饭盒、5元一只双肩布包、20元一件抓绒卫衣……在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北路上,有家门头很不起眼的“超市”,每天只营业4个小时,却从不缺顾客上门,甚至还有很多人加入了超市微信群,只为能在第一时间“抢购”商品。
这家不起眼的“超市”就是松江区慈善超市。目前,松江共有18家慈善超市,包括1家区级慈善超市和17家街镇级慈善超市。多年来,大批在线上线下积极“扫货”的“顾客”与用爱经营超市的“店主”们,在一次次的爱心交易中,携手写下了一段又一段暖心的故事。
据介绍,慈善超市主要业务是接收、处理和销售市民捐赠的旧物,并用所得善款帮助残疾人、失业者等困难人群。目前,松江的慈善超市尚处于初级阶段,体量和规模都较小,服务对象主要为社区老人和困难家庭,形式为直接赠予爱心物品或发放用善款购买的其他用品。
方林芳和叶宏伟是位于西林北路377号的区级慈善超市的主要运营者,也是松江区第一个经政府部门批准、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协会的“元老级”成员。“第一批固定的捐赠来自农工商超市,当时的超市负责人主动联系了我们,表示很认可我们长期以来的助老、助困活动,希望能以赠送库存的方式传递爱心。”叶宏伟回忆道。
如今,慈善超市收到的赠品来源日益多元且数量充足,除了传统的生活用品、服装饰品等,前不久又开拓出了新品种——临期食品。“食品与其他赠品不同,我们一般是直接赠送给特定人群,或者让有需要的人自主领取。”让方林芳感动的是,每次发放食物大家都谦让有度。
这些年,走进慈善超市的客人络绎不绝,皆出于心中善念。“有一名大一新生,暑假后把全年级军训服捐过来了,从发动到收集都是独自完成的。”方林芳回忆道,“还有慈善超市仓库的房东,租约到期后本想涨价,了解情况后为我们减免了租金,她说就当是献爱心了。”
持续发光发热,也让松江区慈善超市被更多人知道,甚至吸引了来自远方的善意。
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是经市民政局批准的社会组织,2014年以来,一直致力于探索“食物银行”项目的可行性,通过募集干净卫生的食品并迅速分发至有需要的人群,来达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。去年7月,经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牵线,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向松江区慈善超市捐来3万多件食品。
收到捐赠后,区慈善超市迅速招募了30多名志愿者,连续搬运4个多小时完成接收。最终,这批物资让6280户松江家庭受益。至今,双方已合作了7次,共惠及全区特殊群众、防疫志愿者等万余人。此后,宜家等超市也相继加入了捐赠行动。(王学军 张小小)
下一篇:《影响力慈善白皮书2022》发布